中国装配式建筑材料产业联盟

联盟公众号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木结构 > 正文

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木结构建筑

类别:木结构 日期:2018-09-19 人气值:
引言:木结构建筑是名副其实的绿色建筑。中国木结构建筑发展历史悠久,许多木结构建筑在世界上享有盛誉。但是,由于国内土地和木材资源不足,加之鼓励政策、标准规范不到位,中国木结构建筑发展还没有真正实现商品化、住宅化、规模化。未来中国木结构建筑发展必须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走中国特色之路。重点应放在少数民族地区、地震多发区、全国旅游景区及发达地区农村。决不能受国外一些所谓专家或行业组织的影响,过分强调发展现代木结构建筑,而忽视具有乡愁特色的传统木结构建筑的创新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木结构建筑具有节能、低碳、抗震、居住舒适,以及用后拆解和垃圾处理费用低等特征,并且能够进行工厂预制、装配式施工,是名副其实的绿色建筑。近几年,随着中国各级政府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加快推进绿色建筑发展,尤其是国务院有关部门及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一些推进木结构建筑发展的政策措施、标准规范,木结构建筑也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代。但是,我认为中国木结构建筑发展如何符合中国国情,实现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仍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下面,我谨就如何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木结构建筑谈几点看法,与大家交流,如有不妥之处,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中国木结构建筑现状与问题
 
  中国木结构建筑发展历史悠久,许多宫殿、寺庙和少数民族地区民居都采用木结构建筑。北京故宫、天坛、颐和园,山东曲阜孔府、孔庙,山西平遥古城、云南丽江古城等一大批木结构建筑群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应该说,中国是木结构建筑的发源地,许多木结构建筑在世界上享有盛誉。但是,随着中国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和居住人口的不断增长,加之中国国内木材资源供不应求,国家倡导“四节”建筑,木结构建筑发展也受到一定的市场抑制。最近几年,由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尤其是中国政府积极倡导绿色建筑发展,包括鼓励木结构建筑发展,以及部分国外机构或行业组织的积极推动,中国木结构建筑发展出现了新的局面。
 
  ———政策导向。近几年,中国政府为推进木结构建筑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主要有:
 
  2013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3〕1号)提出,到2015年末,20%的城镇新建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
 
  2015年9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促进绿色建材生产和应用行动方案的通知》(工信部联原〔2015〕309号)提出,发展木结构建筑。促进城镇木结构建筑应用,推动木结构建筑在政府投资的学校、幼托、敬老院、园林景观等低层新建公共建筑,以及城镇平改坡中使用。推进多层木-钢、木-混凝土混合结构建筑,在以木结构建筑为特色的地区、旅游度假区重点推广木结构建筑。在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自建住宅、新农村居民点建设中重点推进木结构农房建设。
 
  2016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积极稳妥推广钢结构建筑。在具备条件的地方,倡导发展现代木结构建筑。
 
  2016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城市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的通知》(发改气候[2016]245号)提出,加快装配式建筑的产业化推广。推广钢结构、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及混合结构,在地震多发地区积极发展钢结构和木结构建筑。鼓励大型公共建筑采用钢结构,大跨度工业厂房全面采用钢结构,政府投资的学校、幼托、敬老院、园林景观等新建低层公共建筑采用木结构。
 
  2016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71号)提出,因地制宜发展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和现代木结构等装配式建筑。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
 
  2017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十三五”装配式建筑行动方案〉〈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管理办法〉〈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管理办法〉的通知》(建科[2017]77号)提出,到2020年,全国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15%以上,其中重点推进地区达到20%以上,积极推进地区达到15%以上,鼓励推进地区达到10%以上。制定全国木结构建筑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和任务,确定重点发展地区,开展试点示范。具备木结构建筑发展条件的地区可编制专项规划。虽然近几年中国各级政府部门出台了不少木结构建筑发展政策,但问题是政出多门,宏观政策多,可操作性具体政策,包括土地、税收优惠政策不多,难以调动房地产开发商参与开发木结构建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别是中国政府倡导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四节”建筑,并停止别墅审批,对低层木结构建筑形成制约。在发展向上,目前有关部门受国外影响太多,只讲发展现代木结构建筑,而不谈中国传统木结构如何发展。在政府工程项目招投标上,政策法规还不够完善。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规定评标委员会委员应当从事相关领域工作满八年并具有高级职称或者具有同等专业水平,但有些评标专家对木结构工程材料、设计、施工、验收质量和价格并不熟悉,加之许多网站公开低价招标,木结构工程过分低价中标问题突出。
 
  ———标准规范。中国政府为了木结构建筑标准化发展,自2000年以来,颁布了涉及木结构设计、施工、验收、工程木体系共20多项标准。主要有《木结构设计规范》《木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木结构工程施工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木结构试验方法》《胶合木结构技术规范》《轻型木桁架技术规范》《木骨架组合墙体技术规范》《防腐木材工程应用技术规范》《单板层积材》《定向刨花板》《木结构覆板用胶合板》《结构用竹木复合板》《结构用集成材》《建筑结构用木工字梁》《建筑用加压处理防腐木材》《防腐木材》《结构木材加压法阻燃处理》《轻型木结构结构用指接规格材》《结构用木质复合材产品力学性能评价》《结构用规格材特征值的测试方法》《结构用锯材力学性能测试方法》《轻型木结构用规格材目测分级规则》《多高层木结构建筑技术标准》《装配式木结构建筑技术标准》等。虽然近几年中国为规范木结构建筑发展出台标准不少,但问题是标准的制定部门职能条块分割,有些标准的制定过程和内容也缺乏统一性和协调性。另一方面,有些标准大都是推荐性标准,企业执行率不高。有些强制性标准,也缺乏统一的执标监督检查。企业违标成本低,市场产品质量假冒伪劣现象严重。
 
  尤其是消防部门对木结构建筑验收只强调火灾隐患,条件苛刻,木结构部件及建筑工程通过验收相对其他结构建筑难度大。还有原国家标准规定纯木结构只允许建3层,单层最大面积600平米,单体最大面积1800平米,也限制了多高层木结构建筑的发展。
 
  ———产业规模。2000年前,全国专业木结构施工企业不到20家,目前有一定规模的超过300家,遍布全国各地。近两年,全国每年木结构建筑面积约350-400万平方米。其中,70%左右为轻型木结构。木结构别墅占已建木结构建筑的一半以上。在中国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景观区已经出现了大量纯木结构或砖木结构、钢木结构等混合结构建筑。在部分城市的一些公共建筑,也使用了大跨度的胶合木结构,形成了独特的地标性建筑。虽然近几年木结构建筑在中国发展较快,但问题是目前中国木结构建筑政府项目偏多,真正靠房地产开发商开发的商品房很少。许多项目也是在国外少数国家为了推销木材积极参与或鼓动有关政府部门支持下完成的。木结构建筑发展还没有真正商品化、住宅化、规模化。尤其是木材资源问题突出。近几年,中国木材对外依存度超过50%,结构材基本依赖进口。今年起全国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优质结构材成为战略资源。随着进口木材价格上涨,木结构建筑成本提升,相比钢结构、混凝土结构等建筑,市场优势不明显,规模发展难度大。
 
  ———技术装备。近几年,中国木结构加工技术装备自动化、机械化水平大幅提升。目前,国内已有木屋加工中心30条,木梁生产线约60条左右,墙体预制化生产线7条。圆柱生产线2条,CLT生产线1条,弯曲梁生产线7条。同时,中国建筑和林业院校不少,也培养了一部分建筑及木结构设计、施工、验收人才。虽然近几年中国通过引进国外技术装备,木结构建筑技术,尤其是轻型木结构工厂化预制水平有所提升,但问题是目前中国大部分木结构生产企业是由防腐木生产企业演变过来的,许多企业技术装备简陋。大企业,尤其是像北美、北欧、日本等现代化木结构生产企业不多。许多木结构生产设备国产化率不高。由于最近几十年,中国木结构建筑失去了市场优势,绝大多数高校还没有将木结构列入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计划,木结构人才断层严重。许多木结构设计和施工企业大部分缺乏专业技术人才,有些建筑施工和验收人员根本不懂木材特性。
 
  ———产品质量。目前。中国木结构原料主要采用进口木材,如加拿大SPF、俄罗斯樟子松、欧洲赤松、美国南方松、花旗松、新西兰辐射松等,不同树种木材质量不一。但从整体看,中国木结构材料、木结构建筑及景观工程设计、施工、验收质量都有不同程度提升。但问题是目前中国对木结构建筑部件生产及建筑施工缺少严格的质量监控,许多木结构建筑材料或部件没有按照国际惯例经过第三方专业机构检测和认证,加之有些建筑设计施工和验收人员根本不懂木材特性,木结构建筑及景观工程稳定性、防火性、耐腐性、抗白蚁性问题比较突出。已经出现大量短命木结构建筑和园林景观工程。
 
  ———组织管理。从木结构建筑来讲,原料部件加工质量应由工业部门监管,设计、施工、验收质量应由住建部门监管,消防验收应由消防部门监管。目前,各部门职责比较明确。但问题是政府部门条块分割、加之许多机构及行业组织职能交叉,多头参与,缺乏统一协调,木结构建筑企业运行成本居高不下,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难以提升。
 
  推进中国木结构建筑发展的建议
 
  据有关专家预测,按中国目前建筑业发展速度,如果2025年中国木结构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5%,村镇建筑比例达到20%,旅游风景区建筑比例达到50%,每年木结构新建面积至少可达6000-8000万平米。市场前景广阔。但是,中国作为木材资源相对贫乏的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如何发展木结构建筑,确需认真研究和思考。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发展方向中国木结构建筑发展必须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走中国特色之路。尤其要考虑中国木材资源短缺,人多地少等实际状况,在规划设计上应继承和发扬传统木结构文化精髓,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工艺,充分利用国内人工林木材资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发挥政府和企业两方面积极性,因地制宜,稳步推进。
 
  发展重点中国木结构建筑发展重点应放在少数民族地区、地震多发区、全国旅游景区及发达地区农村。近几年,应重点发展政府投资的学校、幼托、敬老院、园林景观等新建低层公共建筑,以及房地产开发商乐于参与的生态园区、旅游景区、特色文化小镇等示范项目和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木结构住宅改造项目。
 
  保障措施一是加大政策支持。坚持发展中国特色木结构建筑的理念,从政策上引导传统木结构与现代木结构技术融合,鼓励发展装配式木结构建筑。加大绿色木结构建筑材料及制造装备生产与应用政策扶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木结构建筑土地、税收、消防等相关政策,简化审批手续,加快推进我国木结构建筑,包括临时建筑商品化、市场化。
 
  二是完善标准规范。要根据中国不同地域,不同气候变化和不同的生活习惯,研究制定中国的木结构建筑设计、施工、验收标准体系,加快木结构建筑材料、部件、设计、施工、验收、维护、标识等标准规范的制修订,加快建立和完善木结构建筑及建筑工程材料质量认证体系。同时,实行木结构建筑及工程木制材料行业标准统一归口,避免部门间标准职能交叉,相互重叠。要发挥社团标准作用,实现全国木结构建筑相关标准的协调和统一。
 
  三是推进技术创新。注重国内木结构建筑材料的研究和开发,减少国外木材依赖。国家要加大结构用材林培育投入。科研机构和大型木结构生产企业,要加大人工林木材用于木结构住宅的技术和装备研发,扩大生产和使用国产人工林木材生产的OSB(定向刨花板)、LVL(单板层积材)、PLS(平行木片胶合木)、LSL(层叠木片胶合木)。同时,加快研究开发竹集成材、木塑板、菱镁板、秸秆板等结构人造板材用于木结构建筑。
 
  四是加快人才培养。加快培养木结构部件生产和木结构建筑设计、施工、验收专业人才。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培养木结构建筑专业人才。同时,充分发挥行业组织作用,加快木结构建筑设计、施工、验收、维护专业队伍建设。
 
  五是强化质量管控。严格落实木结构工程质量责任制。特别要强化建设单位的首要责任和勘察、设计、施工单位的主体责任。推行木结构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必须要求建设单位在木结构建筑物明显部位设置永久性标牌,公示质量责任主体,包括木结构工程设计单位、施工单位、验收单位责任人及联系方式。
 
  六是加强组织协调。加强政府部门之间,行业组织之间协调,减少多头管理,多头制标。同时,尽量发挥行业组织的行业自律作用和骨干企业示范引领作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实现多部门联动。
 
  七是扩大国际合作。要扩大木结构建筑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更多地学习借鉴北美、北欧、日本等木结构建筑发达地区或国家在木结构建筑扶持政策、标准规范等先进管理经验。同时,要适度引进先进的木结构建筑部件的生产技术和机械装备,以及优质木结构工程材料、辅料,加快推进木结构建筑材料加工机械装备的国产化。
 
  总之,中国发展木结构建筑发展潜力大,但受木材和土地等资源制约,目前在中国相对于混凝土等其他结构建筑木结构建筑还属于高消费或公共消费。我们必须结合中国国情,大力发展中国特色木结构建筑,决不能受国外一些所谓专家或行业组织的影响,过分强调发展现代木结构建筑,而忽视具有乡愁特色的传统木结构建筑的创新发展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