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装配式建筑材料产业联盟

联盟公众号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国外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历程

类别:新闻资讯 日期:2019-10-21 人气值:

西欧是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发源地。早在1891年,法国巴黎的Ed. Coigent公司就首次在Biarritz的俱乐部建筑中使用装配式混凝土的构件。20世纪50年代,为了解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住房紧张和劳动力严重不足的问题,欧洲的一些发达国家大力发展预制装配式建筑,掀起了建筑工业化的高潮。20世纪60年代左右,建筑工业化的浪潮扩展到美国、加拿大以及亚洲的日本等发达国家。在1989年举行的第11届国际建筑研究与文献委员会的大会上,建筑工业化就被列为当时世界上建筑技术发展中的八大趋势之一。此外,亚洲的新加坡自20世纪90年代初也开始引入装配式住宅,新加坡的建屋发展局(简称 HDB)开发的组屋均采用预制装配式技术,一般为 15~30 层的单元式高层住宅,现已发展得较成熟。

在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历程中,瑞典开始是由民间企业开发大型混凝土板的装配式住宅体系,之后大力发展以通用部件为基础的体系。目前瑞典的新建住宅中,采用通用部件的住宅占到了80%以上。瑞典的新建住宅单位面积能耗比传统住宅节约2/3以上。

丹麦是世界上第一个将模数法制化的国家,国际标准化组织的ISO模数协调标准就是以丹麦标准为蓝本的。丹麦推行建筑工业化的途径是开发以采用“产品目录设计”为中心的通用体系,同时比较注意在通用化的基础上实现多样化。

日本政府在1955年就提出了“住宅十年计划”并在随后每隔3至5年进行修订,并在立法上对预制装配式建筑给予税收、财政以及技术规范、标准方面的支持。目前,日本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在亚洲处于领先地位,建筑工业化也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美国预制/预应力混凝土协会(PCI))长期研究与推广预制建筑,预制混凝土的相关标准规范也很完善,所以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应用非常普遍。美国的预制建筑主要包括建筑预制外墙和结构预制构件两大系列,预制构件的共同特点是大型化和预应力相结合,可优化结构配筋和连接构造,减少制作和安装工作量,缩短施工工期,充分体现工业化、标准化和技术经济性特征。

目前,美国、日本、新西兰等国均有相应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美国联邦政府和城市发展部颁布了美国工业化住宅建设和安全标准HUD标准。

现阶段,发达国家的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在混凝土结构建筑中所占比例,美国约为 35%,欧洲占 35%~40%,日本则超过50%。

归纳起来,发达国家和地区装配式住宅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 初期阶段,解决的重点是建立工业化生产(建造)体系;(2) 发展阶段,解决的重点是提高产品(住宅)的质量和性价比;(3)成熟期,解决的重点是进一步降低住宅的物耗和对环境负荷,发展绿色住宅并解决多样化、个性化、低碳环保等问题。各国按照各自的特点,选择了不同的装配式住宅发展道路和方式。